居民和非居民有什么区别
居民与非居民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不同 :
居民指的是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包括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和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机构、企业以及非营利团体。
非居民则是指除居民以外的自然人和法人。
2. 包含对象不同 :
自然人居民通常指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和驻外军事人员等属于所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包括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属于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3. 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界定不同 :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被视为国际经济交易,这有助于准确反映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4. 外汇管制法规中的区别 :
居民的外汇收支与居住国的国际收支有关,因此外汇管制较为严格。
非居民的外汇收支与居住国的国际收支无关,外汇管制相对宽松。
5. 纳税义务不同 :
居民个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需要就其全球范围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通常只需就其在本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6. 法律依据 :
居民和非居民的定义及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和非居民的身份可能随着个人居住时间的变化或其他条件的满足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非居民个人如果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可能会被认定为居民个人。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如何根据居住时间判断居民身份?
居民与非居民在税收上有哪些差异?
外汇管制法规中如何界定居民和非居民?